한국도교

榮留王七年(624) 春二月 王遣使如唐 請班曆 遣刑部尙書沈叔安 策王爲上柱國遼東郡公高句麗國王 命道士 以天尊像及道法 往爲之講老子 王及國人聽之 冬十二月 遣使入唐朝貢

八年 王遣人入唐 求學佛老敎法 帝許之

 

王諱藏(或云 寶藏) 以失國故 無諡 建武王弟大陽王之子也 建武王在位第二十五年 蓋蘇文弑之 立藏繼位 新羅謀伐百濟 遣金春秋乞師 不從

二年(643) 春正月 封父爲王 遣使入唐朝貢 三月 蘇文告王曰 三敎譬如鼎足 闕一不可 今儒釋幷興 而道敎未盛 非所謂備天下之道術者也 伏請遣使於唐 求道敎以訓國人 大王深然之 奉表陳請 太宗遣道士叔達等八人 兼賜老子道德經 王喜 取僧寺館之

 

武王 三十五年(634) 春二月 王興寺成 其寺臨水 彩飾壯麗

王每乘丹 入寺行香 三月 穿也於宮南 引水二十餘里 四岸植以楊柳 水中築島 擬方丈仙山.

 

眞興王 二十三年(562) 秋七月 百濟侵掠邊戶 王出師拒之 殺獲一千餘人 九月 加耶叛 王命異斯夫討之 斯多含副之 斯多含領五千騎 先馳入栴檀門 立白旗 城中恐懼 不知所爲 異斯夫引兵臨之 一時盡降 論功 斯多含爲最 王賞以良田及所虜二百口 斯多含三讓 王强之 乃受其生口 放爲良人 田分與戰士 國人美之.

 

斯多含 系出眞骨 奈密王七世孫也 父仇梨知級湌 本高門華冑 風標淸秀 志氣方正 時人請奉爲花郞 不得已爲之 其徒無慮一千人 盡得其歡心 眞興王命伊湌異斯夫襲加羅(一作加耶)國 時斯多含年十五六 請從軍 王以幼少不許 其請勤而志確 遂命爲貴幢裨將 其徒從之者亦衆 及抵其國界 請於元帥 領麾下兵 先入旃檀梁(旃檀梁城門名 加羅語謂門爲梁云) 其國人不意兵猝至 驚動不能禦 大兵乘之 遂滅其國 洎師還 王策功賜加羅人口三百 受已皆放 無一留者 又賜田 固辭 王强之 請賜閼川不毛之地而已 含始與武官郞約爲死友 武官病卒 哭之慟甚 七日亦卒 時年十七歲

 

眞興王 三十七年(576) 春 始奉源花 初君臣病無以知人 欲使類聚群遊 以觀其行義 然後擧而用之 遂簡美女二人 一曰南毛 一曰俊貞 聚徒三百餘人 二女爭娟相妬 俊貞引南毛於私第 强勸酒至醉 曳而投河水以殺之 俊貞伏誅 徒人失和罷散 其後 更取美貌男子 粧飾之 名花郞以奉之 徒衆雲集 或相磨以道義 或相悅以歌樂 遊娛山水 無遠不至 因此 知其人邪正 擇其善者 薦之於朝 故金大問花郞世記曰 賢佐忠臣 從此而秀 良將勇卒 由是而生 崔致遠鸞郞碑序曰 國有玄妙之道 曰風流 設敎之源 備詳仙史 實乃包含三敎 接化群生 且如入則孝於家 出則忠於國 魯司寇之旨也 處無爲之事 行不言之敎 周柱史之宗也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竺乾太子之化也 唐令狐澄新羅國記曰 擇貴人子弟之美者 傳粉粧飾之 名曰花郞 國人皆尊事之也

 

眞平王 九年(587) 秋七月 大世仇柒二人適海 大世 奈勿王七世孫 伊飡冬臺之子也 資俊逸 少有方外志 與交遊僧淡水曰 在此新羅山谷之間 以終一生 則何異池魚籠鳥Ḁ不知滄海之浩大 山林之寬閑乎 吾將乘桴泛海 以至吳越 侵尋追師 訪道於名山 若凡骨可換 神仙可學 則飄然乘風於泬寥之表 此天下之奇遊壯觀也 子能從我乎 淡水不肯 大世退而求友 適遇仇柒者 耿介有奇節 遂與之遊南山之寺 忽風雨 落葉泛於庭潦 大世與仇柒言曰 吾有與君西遊之志 今各取一葉爲之舟 以觀其行之先後 俄而大世之葉在前 大世笑曰 吾其行乎 仇柒勃然曰 予亦男兒也 豈獨不能乎 大世知其可與 密言其志 仇柒曰 此吾願也 遂相與爲友 自南海乘舟而去 後不知其所往.

建福四十四年(622)丁亥(627)秋八月

劍君 仇文大舍之子 爲沙梁宮舍人 建福四十四年丁亥秋八月 隕霜殺諸穀 明年春夏大飢 民賣子而食 於時宮中諸舍人同謀 盜唱翳倉穀分之 劍君獨不受 諸舍人曰 衆人皆受 君獨却之 何也 若嫌小 請更加之 劍君笑曰 僕編名於近郞之徒 修行於風月之庭 苟非其義 雖千金之利 不動心焉 時大日伊湌之子爲花郞 號近郞 故云爾 劍君出至近郞之門 舍人等密義 不殺此人 心有漏言 遂召之 劍君知其謀殺 辭近郞曰 今日之後 不復相見 郞問之 劍君不言 再三問之 乃略言其由 郞曰 胡不言於有司 劍君曰 畏己死 使衆人入罪 情所不忍也 然則蓋逃乎 曰彼曲我直 而反自逃 非丈夫也 遂往 諸舍人置酒謝之 密以藥置食 劍君知而强食 乃死 君子曰 劍君死非其所 可謂輕泰山於鴻毛者也

 

金令胤 沙梁人 級湌盤屈之子 祖欽春(或云欽純)角干 眞平王時爲花郞 仁深信厚 能得衆心 及壯 文武大王陟爲冡宰 事上以忠 臨民以恕 國人翕然稱爲賢相 太宗大王七年庚申 唐高宗命大將軍蘇定方伐百濟 欽春受王命 與將軍庾信等 率精兵五萬 以應之 秋七月 至黃山之原 値百濟將軍階伯 戰不利 欽春召子盤屈曰 爲臣莫若忠 爲子莫若孝 見危致命 忠孝兩全 盤屈曰 唯 乃入賊陣 力戰死 令胤生長世家 以名節自許 神文大王時 高句麗殘賊悉伏 以報德城叛 王命討之 以令胤爲黃衿誓幢步騎監 將行 謂人曰 吾此行也 不使宗族朋友聞其惡聲 及見悉伏 出椵岑城南七里 結陳以待之 或告曰 今此凶黨 譬如鷰巢幕上 魚戱鼎中 出萬死以爭 一日之命耳 語曰 窮寇勿迫 宜左次以待疲極而擊之 可不血刃而擒也 諸將然其言 暫退 獨令胤不肯之而欲戰 從者告曰 今諸將豈盡偸生之人 惜死之輩哉 而以向者之言爲然者 將俟其隙而 得其便者也 而子獨直前 其不可乎 令胤曰 臨陣無勇 禮經之所識〔識 趙炳舜本作誡〕 有進無退 士卒之常分也 丈夫臨事自決 何必從衆 遂赴適陣 格鬪而死 王聞之悽慟流涕曰 無是父無是子 其義烈可嘉者也 追贈爵賞尤厚

官昌(一云官狀) 新羅將軍品日之子 儀表都雅 小而爲花郞 善與人交 年十六 能騎馬彎弓 大監某薦之太宗大王 至唐顯慶五年庚申(680) 王出師 與唐將軍侵百濟 以官昌爲副將 至黃山之野 兩兵相對 父品日謂曰 爾雖幼年有志氣 今日是立功名 取富貴志時 其可無勇乎 官昌曰 唯 卽上馬橫槍 直擣敵陣 馳殺數人 而彼衆我寡 爲賊所虜 生致百濟元帥階伯前 階伯俾脫冑 愛其少且勇 不忍加害 乃嘆曰 新羅多奇士 少年尙如此 況壯士乎 乃許生還 官昌曰 向吾入賊中 不能斬將搴旗 深所恨也 再入必能成功 以手掬井水 飮訖 再突賊陳疾鬪 階佰擒斬首 繫馬鞍送之 品日執其首 袖拭血曰 吾兒面目如生 能死於王事 無所悔矣 三軍見之 慷慨有立志 鼓噪進擊 百濟大敗 大王贈位級湌 以禮葬之 賻其家唐絹三千匹 二十升布三十匹 穀一百石

金歆運 奈密王八世孫也 父達福迊飡 歆運少遊花郞文努之門 時徒衆言及某戰死 留名至今 歆運慨然流涕 有激勵思齊之貌 同門僧轉密曰 此人若赴敵 必不還也 永徽六年 太宗大王憤百濟與高句麗梗邊 謀伐之 及出師 以歆運爲郞幢大監 於是不宿於家 風梳雨沐 與士卒同甘苦 抵百濟之地 營陽山下 欲進攻助川城 百濟人乘夜疾驅 黎明綠壘而入 我軍驚駭 顚沛不能定 賊因亂急擊 飛失雨集 歆運橫馬握槊待敵 大舍詮知說曰 今賊起暗中 咫尺不相辨 公雖死 人無識者 況公新羅之貴骨 大王之半子 若死賊人手 則百濟所誇詫 而吾人之所深羞者矣 歆運曰 大丈夫旣以身許國 人知之與不知一也 豈敢求名乎 强立不動 從者握轡勸還 歆運拔劍揮之 與賊鬪 殺數人而死 於是大監穢破 少監狄得相與戰死 步騎幢主寶用那聞歆運死曰 彼骨貴而勢榮 人所愛惜 而猶守節以死 況寶用那生而無益 死而無損乎 遂赴敵 殺三數人而死 大王聞之傷慟 贈歆運-穢破位一吉湌 寶用那-狄得位大奈麻 時人聞之 作陽山歌以傷之

論曰 羅人患無以知人 欲使類聚羣遊 以觀其行義 然後擧用之 遂取美貌男子 糚飾之 名花郞以奉之 徒衆雲集 或相磨以道義 或相悅以歌樂 遊娛山水 無遠不至 因此知其邪正 擇而薦之於朝 故大問曰 賢佐忠臣 從此而秀 良將勇卒 由是而生者 此也 三代花郞 無慮二百餘人 而芳名美事 具如傳記 若歆運者 亦郞徒也 能致命於王事 可謂不辱其名者也

 

彌勒仙花 末尸郞 眞慈師

國史 眞智王大建八年(576 병신 진지왕1년)庚申(540 진흥왕1년)始奉花郞

 

第二十四眞興王 姓金氏 名彡麥宗 一作深麥宗 以梁大同六年庚申卽位 慕伯父法興之志 一心奉佛 廣興佛寺 度人爲僧尼 又天性風味 多尙神仙 擇人家娘子美艶者 捧爲原花 要聚徒選士 敎之以孝悌忠信 亦理國之大要也 乃取南毛娘 姣貞娘兩花 聚徒三四百人 姣貞者嫉妬毛娘 多置酒飮毛娘 至醉潛舁去北川中 擧石埋殺之 其徒罔知去處 悲泣而散 有人知其謀者 作歌誘街巷小童 唱於街 其徒聞之 尋得其尸於北川中 乃殺姣貞娘 於是大王下令 廢原花 累年 王又念欲興邦國 須先風月道 更下令 選良家男子有德行者 改爲花娘(郞) 始奉薛原娘爲國仙花郞國仙之始 故竪碑於溟州 自此使人悛惡更善 上敬下順 五常六藝 三師六正 廣行於代(國史 眞智王大建八年庚申始奉花郞 恐史傳乃誤) 及眞智王代 有興輪寺僧眞慈(一作貞慈也) 每就堂主彌勒像前 發原(願)誓言 願我大聖化作花郞 出現於世 我常親近晬容 奉以周旋 其誠懇至禱之情 日益彌篤一夕夢有僧 謂曰 汝往熊川(今公州) 水源寺 得見彌勒仙花也 慈覺而驚喜 尋其寺 行十日程 一步一禮 及到其寺 門外有一郞 濃纖不爽 盼倩而迎 引入小門 邀致賓軒 慈且升且揖曰 郞君素昧平昔 何見待殷勤如此 曰 我亦京師人也 見師高蹈遠屆 勞來之爾 俄而出門 不知所在 慈謂偶爾 不甚異之 但與寺僧叙曩昔之夢興(與)來之之意 且曰 暫寓下榻 欲待彌勒仙花何如 寺僧欺其情蕩然 而見其懃恪 乃曰 此去南隣有千山 自古賢哲寓止 多有冥感 盍歸彼居 慈從之 至於山下 山靈變老人出迎曰 到此奚爲 答曰 願見彌勒仙花爾 老人曰 向於水源寺之門外 已見彌勒仙花 更來何求 慈聞卽驚汗 驟還本寺 居月餘 眞智王聞之 徵詔問其由 曰 旣自稱京師人 聖不虛言 盍覓城中乎 慈奉宸旨 會徒衆 遍於閭閻間 物色求之 有一小郞子 斷紅齊具 眉彩秀麗 靈妙寺之東北路傍樹下 婆娑而遊 慈迓之驚曰 此彌勒仙花也 乃就而問曰 郞家何在 願聞芳氏 答曰 我名未尸 兒孩時爺孃俱歿 未知何姓 於時肩輿而入見於王 王敬愛之 奉爲國仙 其和睦子弟 禮義風敎 不類於常 風流耀世 幾七年 忽亡所在 慈哀懷殆甚 然飮沐慈澤 昵承淸化 能自悔改 精修爲道 晩年亦不知所終 說者曰 未與彌聲相近 尸與力形相類 乃託其近似而相謎也 大聖不獨感慈之誠款也 抑有緣于玆土 故比比示現焉 至今國人稱神仙曰彌勒仙花 凡有媒係於人者曰未尸 皆慈氏之遺風也 路傍樹至今名見郞 又俚言似如樹(一作印如樹) 讚曰 尋芳一步一瞻風 到處栽培一樣功 羃地春歸無覓處 誰知頃刻上林紅

 

 

서명
현대어서명
청구기호
책수
行覈 저자 呂洞賓(당) 저
행핵 간행년대 년기미상
奎中2373
1책 판본 필사본 사이즈 26×17.2cm.
본문

당 呂洞賓(798-?)의 이름에 의탁한 2종의 功過格으로 1책이다. 권두에 ‘孚佑上帝純陽呂祖天師示定’이라 표제가 되어 있다. 呂洞賓은 당나라의 도사로 이름은 巖이고 호는 純陽子이며 純陽祖師라고 불린다. 세속에서는 八仙중의 하나로 널리 알려져 있다. 일설에 의하면 呂洞賓은 당나라의 宗室로서 武則天이 왕실의 자손을 죽이자 처자를 데리고 산속으로 숨으면서 呂씨로 개성했다고 한다. 검술에 능했고 도를 닦아서 짧은 시간에 수백리를 걸을 수 있었다고 하며‚ 또 시에도 능해서 ≪全唐詩≫에는 그가 지은 시 2백여편이 전한다. 그는 長安의 술집에서 鍾離權을 만나 도를 전수받았고 뒤에 다시 火龍眞君을 만나 도를 얻고나서 천하 중생을 구제하겠다는 서원을 세웠다고 한다. 劉海蟾‚ 王重陽등에게 도를 전했고‚ 南宗道敎와 北宗道敎를 열었다. 송나라 때에는 ‘妙通眞人’으로 봉해졌고‚ 원나라에서는 ‘純陽演政誓化孚佑帝君’으로 봉해졌다. 그의 이름으로 남아있는 저작은 아주 많다. ≪呂祖全書≫ ≪九眞上書≫ ≪孚佑上帝文集≫ ≪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등이 있으나 대부분은 후세의 가탁이다.맨앞에 純陽子가 쓴 <行覈序>가 있는데‚ 이 역시 純陽子 呂洞賓(798-?)의 이름에 의탁한 것이다. 여기에서는 행실로 드러난 선악보다도 마음속에서 일어난 선악을 먼저 다스리는 것이 근본적이며 중요하며‚ 바로 이 내적인 意念을 다스리는 陰律이 이 책의 내용이라는 것이다. 가령 “이른바 陰律이란 것은 세가지를 합해서 하나로 만들어 果報를 정하는 것이다. 3가지는 무엇인가? 身業 語業 意業이다. 하나는 무엇인가? 마음이다”‚ “수행하는 법은 먼저 부처에 대해서 애처롭게 여겨달라고 빌고 宿世의 업보를 뉘우친 다음 일체의 善行을 더해나가야 한다”라는 언급에서는 業報와 心法에 관한 불교의 영향을 강하게 받고 있음을 알 수 있다. 이어서 柳守元이 쓴 <題詞>가 있다. 여기에서는 孚佑上帝가 남긴 공과의 교훈이 세상에 여러 가지가 전해지나 이 책에 실려있는 <十戒功過格>과 <警世功過格> 두가지가 원본이며‚ 이에 대해 春秋筆法과 ≪중용≫의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를 인용하면서 心身을 다스려서 도를 배우는 수단으로 이를 잘 지킬 것을 당부하고 있다. 柳守元은 청나라 초기의 인물로 보이며 ≪三壇圓滿天仙大戒略說≫을 썼다.이 책의 체제는 <行覈上> <行覈下>로 구분되어있는데‚ 상은 <十戒功過格>이고 하는 <警世功過格>으로 양편 모두 허두에 ‘孚佑上帝純陽呂祖天師示定’이라 표기되어 있다. 상권의 내용은 戒殺‚ 戒盜‚ 戒淫‚ 戒惡口‚ 戒兩舌‚ 戒綺語‚ 戒妄語‚ 戒貪‚ 戒瞋‚ 戒癡 등의 열가지를 경계한 <十戒功過格>으로‚ 계율아래에 몇가지의 過와 功을 나누어 놓아서 사람들로 하여금 功過格을 대조해서 스스로를 반성하고 경계하도록 하였다. 하권은 求心篇‚ 意善‚ 語善‚ 行善‚ 意惡‚ 語惡‚ 行惡의 <警世功過格>으로 이뤄져 있다. 이 책은 勸善의 책 가운데에서 청나라에서 커다란 영향력을 발휘하였다. 현재 ≪道藏輯要≫ <張集>과 ≪藏外道書≫ <戒律善書類>에 수록되어 있다. (임채우)참고문헌 : ≪중화도교대사전≫

^top